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5(1 / 1)

秀秀满脸疑惑,半边脸映着灶台下的火光,努力想了想,点头:“记得呐,她儿子在幽北打仗,死了,她哭瞎眼睛,么的办法再扫地,夫人把她送到乡下庄子养老了。”

“在哪个乡下的庄子?”水图南莫名紧张,声音跟着颤抖起来。

秀秀不解,担心她打颤是冷,把她往灶台前拽了拽:“好像是甘柠县的农庄,我不确定,你急着知道啊,我去问问陈妈妈?”

“不用,别问她,”要是问了陈妈妈,阿娘不就晓得了。娘和爹避之不及的态度,让水图南一边害怕去深究,一边又忍不住想搞明白。

自己手里的话事权,据说原本是三成,后被老爹爹找借口拿走一点,隻转给她两成半,没让她成为,可以和他拥有同样决定权的大东家。

家里人对此不曾提过隻言片字,水图南理所当然地以为,自己手里的两成半话事权,是阿娘为她,从爹爹手里争取来的。

家里没有深宅大院的肮脏争斗,故而水图南也从未曾想过,为何只有她拥有织坊的话事权,其她妹妹则没有,如今看来,这两成半的话事权,是老爹爹水德音迫于某种压力,不得不归还给她的。

两成半的水氏织坊话事权,以及泰湖沿岸的十几家产业,是阿娘口中所言的,“那个娃儿留给图南的”。

国朝良民除去从娘爹亲人手里继承家业,其他受官府认可,以及受律法世俗保护的关系,就只剩下同老和契兄弟--两种国南特有的关系,如此推来,阿娘口中的“那个娃儿”,只能是那张同老契上的“于粱”。

这个于粱,到底是谁?亲长又为何对她如此忌讳?于粱和阿娘口中所说的,被老爹爹平了祖坟的那家人,又是什么关系?

老爹爹夺走自己的东家大权,这事发生的虽在意料之内,却也在情理之外,水氏织坊正在度难关,正常来讲保持稳定是第一要务,老爹爹深谙生意之道,却为何还要如此着急把她换下?

还有,还有——

心思纷乱之中,水图南头疼地想,在衙门里时,那个半路杀出来的于霁尘,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?

作者有话说:

【1】“打的到的媳妇,揉得到的面”:是典型的糟粕习俗,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麵团越揉越筋道,媳妇越打越听话。

平静地发疯就好

5、

江宁城乃江州治府所在,是江州最为富庶之地,商贸盛大,物阜人繁,倘非遭灾,荣华堪比国都大邑。

若从顶高处俯瞰整个江宁城,会发现其城建筑之美,好比一匹御用绸缎,而个中之美,又以城东为最。

东城住着江宁几乎所有的富庶人家,因江宁临江通海,茶绸瓷布等商贸十分发达,是故东城富庶门户中,又以商贾人家居多。

水家世代居住的水园,正是坐落在东城,与水园数街之隔的状元巷毫不惹眼,但巷里那座靠南的,长年门户紧闭的宅子,这几日也频繁有人进出。

清晨,雨方歇,雾朦胧,青石板上的苔藓散发着潮湿的味道,穿街而过的河水,从南巷口外的青砖河道里,悠然平静地淌过,巷子空无一人,只有把扫积水的扫帚靠在墙边。

不多时,黑瓦白墙的宅子里,走出个胖乎乎的年轻女子,只见她手里拿把小铲子,提着裙角蹲到墙边铲青苔。

女子二十来岁,穿着样式时兴的绸缎衣裳,发簪尾端的珍珠坠子,随着她铲青苔的动作摇来晃去,细细观察,会发现女子的行为动作,像是七八岁的孩子。

不多时,一叶小舟从巷子口划过,江逾白提着包东西走进巷子,热情地哎呦出声,声音夹着,语气拖长,像同小孩子说话:“秧秧,你在干嘛呀?”

女子应声转身,两手握着小铲子,相较于正常人而言,明显可以从其目光中,看出她有些呆滞,但模样非常认真:“尘尘摔,铲掉!”

三日前晚上,于霁尘冒雨从衙门回来,没看清路,踩到青石板,摔了个屁墩,这几日秧秧天天起大早,要把巷子里的青苔给全部铲掉。

“哎呦,这可不是个小活儿,一时半会干不完的,”江逾白弯下腰,捏捏秧秧婴儿肥的脸蛋,宠溺道:“给你带了同旺楼的小笼包,铲完这个板板,就赶紧回来吃哦。”

“好哒!”秧秧看着江逾白手里的小笼包,咽咽口水,继续努力铲青苔。

江逾白笑意盈盈,推开另半扇黑漆宅门,走进这座置办了五年,却新近才有人住的宅子。

国南的建筑不似北边讲究恢宏,江宁精致的庭院屋舍,在朦胧烟雨的衬托下,展现出一种江逾白从没见过的宁静之美,置身其中时,仿佛就连被三北风沙吹打到枯萎的灵魂,也得到了充分的滋养,重新活泛过来。

北方人江逾白很喜欢老于的这座宅子,他伸手,从门口不知名的树上,揪下朵带着雨湿的淡红色小花,别在耳朵上,中气十足朝厅堂里喊话:“于霁尘,你已经好几日没出过门了,我来看看你还活着没?”

地上湿湿的,两刻钟前,秧秧刚把积水全部扫开,风雨中飘落的花瓣被堆在花圃边,随处可见的麻雀和鸪鹪各自觅食,甚是不怕人,江逾白喊的一嗓子也没把它们吓飞。

秧秧爱干净爱齐整,昨晚关闭的堂厅排门,此刻已被她全部打开通风,堂里摆设从院子里看时,可谓一览无余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