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才是斯诺克的精髓。攻守兼备,深层策略就是制造障碍扫除障碍,模拟人生,哪有什么坦途,有的不过是重新规划路线,继续往前。
红球藏在黑球身后,正常击球必会黑球先动再带动红球,而远处的红球胜算更低。
这是傅凡唯一一次机会了。紧张的气氛弥漫整个台桌,小伙伴们都等着傅凡能奋起直追,再上演一出“反败为胜”。
然而,傅凡考虑了很久,还是放弃了进攻,
他选择保守,他用薄切法,让白球擦着红球过去,然后白球落在了一堆红球中间。
近乎是贴着,谁都击不中。
难题丢回给景安。
景安360°看了一圈场上的诉球,也不敢冒进,在不确定红球能不能落袋时,就大力开局,是很不明智的。
她选择继续“做球”。将白球藏起来,远离这片战场,藏到顶边的彩球后面去,使傅凡的击球难度更大。
如她所愿,白球在轻轻擦过红球后,去了顶边。虽然位置没有完全藏在彩球后面,但也难度不小。
两人这样你来我往,你做球完,我做球,玩得不亦乐乎。
甚至有几次,做完球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笑意。
这么刁钻的角度,怎么被对手想出来的。
有种默契和相互欣赏,在流淌。
~~~~~~
整整几轮比分毫无进展。
景安倒是不急,她可以跟傅凡一直耗下去,比分领先,她毫无压力。
关键时刻就看傅凡能不能率先打破僵局,将球击中,追赶比分了。
这就等同于景安给了无数次机会,而傅凡只需捉住一次,就有反攻的可能性。
当然,硬币的另一面,只要他哪一次做球失败,被扣分,输局即定。
~~~~~~
傅凡手插头发,往后一梳,再次提杆上台,这次似乎不一样了。
在球桌边,他顿了一下球杆,沉默地审视一瞬,最终决定赌一把。
在众人还没琢磨明白他要干什么时,他出其不意地击出了一杆旋转球,白球绕过粉球,击中了他身后的红球,且旋转力度正合适,红球居然,“不小心”地,入了袋!
傅凡眼睛瞪大,随即哈哈大笑,似乎自己都难以置信。
他瞬间转头看着景安,耸耸肩,手一摊“你困不住我的。”
精准的判断、恰当的力度和完美的角度,成功地避过了粉球,直击背后的红球,红球进袋。
他其实并不是这样策划的,他原本只是想击中红球。
可是这一个月他默默地台球练习,他的手感越来越好,他如有神助般打出了一颗超五星球!
场边的人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球的每一个走位,每一秒的移动,当看到红球被击中,不禁发出欢呼。
连一直冷脸的李蜜都惊呼“太棒了!”
对于旋转球,判断是至关重要的,需要准确判断球与球之间的距离、角度以及力度,才能决定使用何种旋转方式。然后通过旋转让球准确绕过障碍物,又回归行进路线。
力度控制非常关键。太轻的力度可能无法让球产生足够的旋转,而太重的力度则可能导致球偏离预定轨道。
在击球这个瞬间,傅凡完美运用了这些技能,三者合一。
随着红球的落地,一旁的观众们、陌生人为他的精彩表现喝彩,此起彼伏。
似乎他已赢得了比赛,景安心里呵呵。
他可真是宠儿!
~~~~~~
这场球最终还是以傅凡失败告终。他的好手感也实在抵不过景安的60分领先。
但是他里子面子在那个旋转球上都赚回来了。
回程老王路上开始宣传傅凡的英雄事迹。
原来自从上次台球赛之后,傅凡见贤思齐,格外上进,每天一有空就去练球,已经整整一个月了。
天才少女对他的冲击太大,他要追赶,何况他本来就喜欢台球。
景安第一次高看这个男人。
「你必须很努力,才能显得毫不费力!」
他偷偷练习了一个月,日夜兼程,才打出了那一记漂亮的旋转球。
老王说,傅凡有两种模式:假期模式和读书模式。假期里有多浪荡,多放纵,读书时就有多专心,多勤勉。
他在这两种模式中随意切换,整个寒假,他可以滑雪、高尔夫、冲浪、赛车,流连于各种派对、各种轰趴、各种声色犬马的场合。
而开学后,他就消失了,手机不接、短信不回,埋身于图书馆、课堂、实验室,做着枯燥的作业,看着无数的报表,建着各种各样的模型,写着无尽的论文,他能够一直沉下心,直到下一次的放纵和自由。
~~~~~~
那天晚上,傅凡当然也没逃过学癞蛤蟆跳,景安大大方方说出赌注,傅凡也大大方方应诺,倒是不耍赖。
蹲在地上青蛙跳,围着台球桌跳了两圈,口中念着“孤寡孤寡孤寡”,连老外都看懂了“it&039;s a frog!”(翻译:它是只青蛙)
乡村酒吧里一众人为他喝彩吹哨,第一次见这么疯癫的华人。
他跳完,朝众人挥挥手,打个千作为欢呼的谢礼,嘻嘻哈哈回到球台。
他施施然走到景安面前,没有一丝羞愧之情,说:“你记住,丑的才是癞蛤蟆,帅的那叫青蛙王子!哈哈哈哈哈…”
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特有的蓬勃叫嚣的气质,飞扬又坦荡。
说走就走的旅行
感恩节假期很快结束,感恩节之后,便进入学期末段。
景安忙得脚不沾地,各种测验各种论文纷至沓来。
在美国,一篇作业,一个随堂测验都算入gpa,一个学期可能有三次期中考试,一次fal(翻译:期末考试),景安期末这几天都在挑灯苦读,准备期末考试。
为了学分,为了早日毕业!
修完40学分才能毕业,美国教学更倾向于课堂教学和研究项目结合,通常有更多的课堂互动和讨论,有时候一整节课都在讨论提前布置的readg(翻译:阅读材料),而且通常阅读材料很多,很晦涩难懂。
长期的睡眠不足,加上如山的压力,她几乎要崩溃。
她朋友不多,父母各自成家,莫说关爱,有时她觉得父母只是让她自身自灭。
说来也可笑,曾经她有个完美的家庭。父母都是高知,一个从政一个教书,是小城市中产中最稳定最和谐的搭配。
然而,父亲的工作越来越忙,职位越来越高,后来彻底外派挂职锻炼了,母亲也开始奋斗起来,参加学术会议、研讨会,似乎心里憋着口气,要跟父亲一较高下,看谁更厉害,看谁更能耐,无人再考虑幼小的她。
她小学毕业那年,母亲说要出国交流1年,父亲和两边老人都希望母亲带着她一起去,但是母亲只想要自由。
商量了很久,最终让她上寄宿学校,母亲独自出国。
自此,母亲再没回来过。
母亲曾问她,要不要出去,她可以安排,但是父亲这边不同意,爷爷奶奶更是决绝地想让她断绝关系。
后来,母亲与她的联系越来越少,母亲几年才回来一次,这件事也就做罢了。
过了两年,她听爷爷奶奶说起,才知道母亲找了个男人,富商,按爷爷奶奶的说法,“好端端的家不要,宁肯给人做小